欢迎进入黑龙江省版权保护协会官方网站!
今天是
黑龙江省版权保护协会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线上演艺版权保护难在哪儿?

日期:2022-06-27

这两年线下演出市场受到较大冲击,由此催生出线上演出市场的火爆,关于版权问题的争端也一直不断。线上演艺版权保护难在哪儿?还有哪些壁垒和空白地带需要逐一打破和补足?成都知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四川省版权协会首席版权专家张廷元教授逐一答疑。

记者:近年来线上演出越来越频繁,线上演出的版权是如何规定的呢?

张廷元教授:无论是直播、录播还是转播的传播形式,作品是作者通过智力劳动独立创作的都有其版权。

线上的各种商业或者非商业演出活动,版权是一定存在的。我国最新修改的《著作权法》中第10条第12项中明确规定了著作权人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使公众可以在其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记者:关于版权问题的争端目前一直不断,乱象也在滋生。比如在电脑、手机端对不少人气旺、能圈粉的顶流演艺作品的录制、摄像,这无异于剧场或影院内的“盗摄”行为。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打击网络侵权行为存在哪些困难?

张廷元教授:一直以来,线上的网络侵权问题就没有绝迹过。每一个曝光的网络侵权问题,如果没有版权方全程主动维护权益,很难做到完全由行政手段甚至上升到司法手段干预网络侵权的行为。

打击网络侵权困难点主要在于:首先侵权行为具有隐蔽性、跨地域性等特征,其侵权行为和侵权行为人的真实身份也不容易被发现;其次,技术手段更新快、易复制,侵权内容只要被技术人员稍微做了改动后很多原始证据也就灭失,相关侵权行为的证据收集和认定比较困难;然后,网络侵权行为牵涉到多方主体的经济利益问题,商业变现行为牵涉到多个利益方,这中间过程相当于是“产业链”在前后输送,这无疑也给行政和司法部门的执法工作带来了难度和挑战;最后,传播扩散速度快,使得被侵权的作品能够在短时间内被无限次传播和复制,如没有及时进行打击,给著作权权利人带来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记者:请问现行法律框架内,对网络侵权行为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张廷元教授:我国现行相关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条例和司法解释主要有四个,一是《著作权法》,二是《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三是最高院《关于审理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审理计算机网络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等。

但光有这些法律法规条例是远远不够的,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下,无非是两种手段,一是权利人自主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二是通过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手段进行查处和罚款。

但现实情况是屡禁不止,想要从源头上尽量切断盗版侵权行为,还要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和范围,从立法、执法层面都要两手狠抓。现行的《著作权法》中对实质侵权行为的处罚都有数额的上限,在计算实际损失和侵权人违法所得方面还难以达到精准,且每一个侵权案件都有着巨大差异,对于作品独创性要求和侵权过错的门槛都应适当提升。

记者:无论是版权拥有方,还是版权使用者,实现著作权人利益的最终保障,还有哪些壁垒和空白地带需要逐一打破和补足呢?

张廷元教授:著作权人利益的保障不仅仅只是著作权人的事务,一部作品的诞生到后续衍生的开发,最重要的是著作权人的各项财产权利的行使前提都要经过作者本人的许可授权同意。

目前线上演艺产品的版权成为舞台表演版权各权利所有方利益的交汇点,其中剧本著作权相对单一,一部舞台戏剧还会涉及到舞美设计、音乐编曲、灯光、造型、演员等多重创作行为,还涉及到后期录音音像制品的著作权划分。其中,这里面既有作品本身的著作权也有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等。

一般来说,文艺院团及企业在进行线上演播业务时,会选择互联网平台作为合作对象。前者提供艺术作品及编排演出,后者提供资金和直播技术。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作品的权利归属及线上演播后的利益分配等问题。对此,均需要在相关合作协议中通过著作权归属条款加以明确。

在创作行业里,著作权不仅是权利更是资产,这是线上演播这一业务模式开展的基本要求。为了将来有明确的授权空间,需要内容制作方主动进行必要的登记和手稿的保存,甚至是品牌后续打造中的商标注册;在开展版权授权业务时一定要提前做好规划和布局,有条件的可以聘请法律顾问做好业务开展前的风险评估和咨询工作。

记者:为了促进线上演艺繁荣,在有效的版权保护方面,未来还有哪些可以探索的空间,去推动行业发展?

张廷元教授:未来想要推动繁荣我国文艺演出事业,做好版权保护和监督是前提,没有版权的有效保护就没有创意和灵感产出。

文艺演出事业一定要持续做到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特别是在线上演出的呈现方式和手段上利用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发力,尤其是在创作的手法上、营销模式的创新上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大数据背景下实施精准营销策略,要重视与演出作品相关的衍生产品的开发,不断挖掘作品中具有经济价值的版权元素,在线上和线下的演艺事业中打造一条可持续发展,又能稳定做到输入与输出的文艺产业链。


|责编:牟研

二维码
黑龙江省版权保护协会
业务主管单位: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黑龙江省版权局
社会登记管理机关: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ICP备20004382号-1
Copyright © 2020 黑龙江省版权保护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