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8-16
首届东北和西南地区版权合作大会暨版权项目推介会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了东北和西南地区版权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了全国多区域版权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以区域联动的方式,形成带动效应,共同推动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很有意义。我讲三点意见,仅供参考。
一、抓住“人工智能+”的新机遇
我的从业经历一直都在出版和版权的管理部门,1987年到2004年,我在出版的管理部门工作,2004年到2017年,在版权的管理部门工作。我的体会是,从版权工作来看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了“互联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因为当时提出“互联网+”的时候,我们并不介意为什么要搞“互联网+”。而仅仅过去不到十年,我们就能够看到无论是传统的文化企业,还是虚拟或者线上的,像今天来到现场的中文在线,它都是通过互联网取得了比较好的效益。忽视互联网的企业,包括出版业,很难取得应有的效益。
所以现在“人工智能+”,这个问题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首先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战略性、前瞻性和极端重要性,二是要知道怎么去干,怎样有效把人工智能运用于出版,有效的提高效能,降低成本,要遵循规律,而不是盲目地去搞人工智能大模型。
在“互联网+”这个问题上,中央提出融合发展,出版单位纷纷建立自己的数字平台,在互联网里投了很多钱,有搞得好的,但大多数都是各自为政,投了钱都打了水漂,获得效益很少。
反观面向市场的企业,像腾讯这样的大企业,还有一些我们熟悉的企业以及中国版权协会的一些会员单位,它运用市场的规则,集约优质资源,通过互联网传播文化产品,发展的非常快,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在2005年去腾讯,与当时的CEO陈一丹有一个谈话,腾讯2005年时营收18亿,我当时对比我们的大型出版集团和人教社,腾讯当时是无法和我们相比的。
但是腾讯抓住了微信、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发展起来了,发展的非常快。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其集约了规模宏大的版权资源,以互联网为载体,大大提升了传播能力。其中也能够看出腾讯对版权的依赖性是非常大的。
二、获取和掌握优质版权资源
现在有一个观点:无论数字技术如何发展,各类的(不能仅是出版企业)优质版权作品永远都是文化企事业单位,包括出版机构发展的前提。优质的版权,是资源性、基础性、战略性的东西,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每一个不同时代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优质的作品,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一点以后也不会发生变化。
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挑战的同时,也为文化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出版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发展机遇。也有人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强大动能。
对传统文化企事业单位和出版单位而言,如果能够善于并有效地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会改变以往的文化产品生产运行传播模式。这个模式是什么?以出版单位为例,出版单位以前依靠稿源进行复制、传播、加工,以后有可能有一部分作品通过生成式的人工智能加上卓越的出版社优质的人脑,形成自己的作品。这样能加大出版单位优势,出版单位不简单的是取得作品的授权以后再编辑、加工、复制、销售,而是成为一部分作品的权利人,这不仅将大大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将会改变传统出版的格局。
今年7月,为适应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国家公布了19个新的职业岗位,其中有两个与版权直接相关,一个是版权经纪人,还有一个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这些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三、协会定位要明晰,要能为会员单位提供有效服务
本次是一个版权领域的会议,全国各地版权协会的定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协会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方面是在著作权的法律和条例的框架下,如何为会员单位服务,这一点就更为重要。协会能不能抓住会员单位的一些需求来开展工作,这是非常必要的。
怎样抓住会员单位的需求?我去参观360(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360就有一个口号:“服务、服务、再服务”。360公司的普通服务是免费的,但它不是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它的增值服务是收费的。协会能不能对会员单位开展有效的、有质量的服务?有些协会是觉得进行服务了,但是会员单位感受不到,他们会觉得这是增加负担和麻烦,所以说这个是做协会工作需要思考的。
对应会员单位多方面诉求,要有效利用协会这个平台。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我的体会是会员单位的诉求是多方面的,要有效地利用协会这种社会组织的第三方的平台。有效地利用第三方的平台为会员单位做服务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在社会经济发展飞速,版权产业也不断壮大,因此在版权领域里出现了很多诉讼、纠纷和矛盾,其中很多的纠纷和矛盾需要协会去做工作。企业再大,它就是一个企业,协会再小,它是一个第三方的平台,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中国版权协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生态合作大会的合作单位,我们虽然很小,但是我们也能做春晚、奥运会、冬运会等大型活动、赛事的监测工作。
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宣部发布了版权纠纷调解“总对总”机制,该机制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由中央宣传部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建立的版权纠纷调解新模式。中国版权协会等七家版权机构和地区入选首批版权纠纷“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试点。总之版权工作的面儿很大,不仅包括出版业,还有影视行业,游戏、音乐,美术戏剧,软件等等多个领域,还有版权确权,版权价值评估,版权监测,版权管理等等,这些都给版权协会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要了解版权相关产业发展的需求和问题矛盾所在,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也要考虑到各地版权协会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抓住重点,量力而行。
总的来讲,这次会议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宝贵机会,期待聆听行业一线领导和专家的演讲,同兄弟版权协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在推动版权产业和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做出努力和贡献。
(本文系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在“首届东北和西南地区版权合作大会暨版权项目推介会”上的致辞。经授权,本网站首次发表,内容略有调整,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责编:牟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