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10-12
10月10日,2020北京音乐版权论坛在京举行。来自版权管理和司法部门、音乐产业、区块链技术等方面的负责人、专家、音乐人,围绕版权链和天平链,共同探讨区块链技术在音乐产业中的运用,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音乐产业的可信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生态,以及区块链技术如何赋能《视听表演北京条约》中的表演者权利。
本次论坛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版权局)指导,北京版权保护中心、北京互联网法院、首都版权协会共同举办。
北京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卢志鹏说,北京市版权局高度重视科技助力版权保护,深度探讨版权链如何推动音乐产业发展,探讨版权链—天平链如何协同治理,在确权、授权、维权等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未来,版权链在音乐版权资产数字化交易方面也会发挥重要作用。”首都版权协会副秘书长宣宏量认为,由证书链、维权链和交易链组成的多链结构的区块链系统,三链相辅相成的版权链,共同构建了版权产业的可信数字基础设施。版权链必将在音乐的确权、授权、用权、鉴权、维权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北京互联网法院立案庭庭长赵立新看来,行政司法协同治理机制为音乐产业保驾护航。他说,数字经济背景下音乐作品网络侵权和自媒体侵权案件频发,权利人在维权方面正在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版权链—天平链协同治理机制是全国首个版权领域的行政司法协同机制,采取链上数据的对接,贯通版权产生及解纷流程,有利于解决版权案件中权属不清、流转不畅、商业维权等问题。”
著名音乐家戴玉强表示,现在众多文艺工作者对于版权保护的意识相对薄弱,对于如何进行版权保护并不清晰,更需要注重版权保护。戴玉强认为,通过技术条件的变化可以实现版权的保护,对于音乐版权的保护有利于整个文化产业的价值流转。“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音乐产权保护的平台,利用智能合约的设定,由市场来判定,是真正意义上对艺术作品的一种保护。”
在太合音乐集团高级副总裁刘鑫看来,公播行业版权费缴纳比例低,超过95%的线下店铺并未向权利人缴纳经营用途的版权费。版权区块链是音乐公播数据可信存证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能为公播行业版权保护带来新的契机。
青年歌唱家焦琦然说,大多数音乐人对于音乐版权了解甚少,音乐版权对于音乐人却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视听表演北京条约》赋能表演者一项新的权利,今后表演者除了获取劳务费,还可以获得版权收益。随着网络直播和视频的兴起,人人都是表演者的时代已经到来,表演者权利已经从一项专业人士拥有的权利,演变成为普通大众都可以拥有的权利。”她呼吁,尊重表演权,用好表演者权利。
|责编:牟研